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22 16:37:35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合集15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合集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目送》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读《傅雷家书》,仿佛穿越千山万水——远行的人渐渐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泪水。

251篇家书,如同父母与儿子的窃窃私语,从时间的缝隙中重叠下来,累积成独特的傅雷家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无论是为人还是从艺,傅雷夫妇给予孩子的,无疑是他们最宝贵的见识和经验。还有什么能抵的过这家书中的殷殷教诲?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在告诫成长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为与不可为。

所谓父母,无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来推动孩子的成长。视他们为独立而自尊的个体,给予强烈的亲密、关注和引导,形成平等而良好的关系,在他们长大之后,学会放手和退出,这才是朴实而开阔的智慧之道。

时间太快,我们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负彼此,“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份。”为此,给予和付出,并非需要回报,而是需要转化成生命的营养,去有力的爱自己和他人,同时获得更多丰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秋风已去,寒冬已至,但似乎阅读完《傅雷家书》后,我的心有一阵暖意,暖透心头。

一间温暖的大衣胜不过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热热的暖炉暖不过一本充满着温馨与亲情的好书,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本满是温馨与亲情的书,寄托着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傅敏充满着暖意的爱,在深秋中滋润着儿子们的心,在寒冬中呵护着儿子们的魂,让流落在外的儿子傅聪感受得到家庭那份深深的爱意。像是一个无形的身影,时时刻刻都教导着,鼓励着傅聪一步一步地前进。

回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何尝不是像傅雷疼惜傅聪一样疼惜着自己,他们或许没有傅雷的学历,或许没有傅雷的文采,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对儿女最真挚的心。他们也会像傅雷一样,在自己的儿女面对困难,挫折时搅尽脑汁,想尽千方百计去帮助我们,在你取得成功时,他们会为你而开心,但他们不会忘记提醒你要有惊醒,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你似乎会觉得他们就像是傅雷的翻版,其实不是的,世界上的每一对父母都是这样,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些为自己儿女着想的事。

但我们做为儿女的,有像过傅聪一样,去细读父母所写的每一个字,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吗?傅聪之所以成功,似乎离不开父亲傅雷的每句金言,或许没了这些金言,傅聪也就不会拥有现今的成就,傅聪他听了父亲的每字每句他成功了。

而现在的我们,似乎都觉得自己的父母整天烦着自己,没有留心父母的每字每句,流失了许多成功的秘诀,失去了许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会感恩,留意父母所给予自己的每字每句,不需要怀疑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就不曾怀疑过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

温暖的亲情呵护着我们,爱的春风总在我们的周围陪伴着。学会感恩,学会试着去保护亲情,保护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是最信任你,只有他们才愿意无怨无愧的付出。即使你身在异国,他们的爱也绝不会离开你一分一秒,但我们也要懂得细心呵护着种爱,因为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或许你的一生可以享受这种爱的机会就这么一次!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父亲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做于1945~1966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 ……此处隐藏5743个字……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傅雷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我们现在还是十分适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两种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在我们家就没有这种气氛,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家正是缺少这种沟通,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正是这样,他说的话我不能反驳。导致了我们的感情变得陌生,从这里可以想到,沟通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3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的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4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5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

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