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的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家的读后感1《失落的家》是柳絮heng飞先生博客里的一篇小说,小说记述了鲁西北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名称虽属虚构,可是人物原型,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多的故事情节是这个家庭里所发生的恩恩怨怨。主人公刘振国的半世生涯,见证并经历了这个家庭有盛而衰的过程,故事以振国为主线展开了情节。这里,针对振国对妻子翠柳的怨恨,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都无权选择自己的出身。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这一生的命运。命运是好还是坏,有时候是不能扭转的。《失落的家》中的振国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他生在一个令他为之骄傲为之荣耀的家庭里,可是这个家带给他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也是不可磨灭的。
故事中的振国父亲刘开良虽然不是遗腹子,可是,他从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爹长的什么样,男孩子没有爹的管教约束,加之母亲为弥补孩子父爱的缺失对他的娇惯宠爱,使开良的性格无所顾忌,所以开良的思想是开放的。(这种无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思想的不受约束在开良的姐姐芳的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开良从小到大由母亲一人带大,母亲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正因为此,所以在开良长大成家后,母亲对开良的要求就比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要求高,这是一种偏执,(所以俗语说:给闺女找对象不找小时没爹的,给儿子寻媳妇,不找没娘的,很有道理)。他认为孩子就是他的全部,他不能忍受别人和她分享自己的儿子。她对待麻媳妇的凶和狠是她这种心理的一种体现。
基于这样的原因,后来开良又找的小媳妇和开良娘的婆媳关系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就有了《家》中的婆媳大战。婆媳的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并且开良娘的这种对待媳妇的态度也潜移默化给了开良媳妇,所以开良媳妇和自己的儿媳妇翠柳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与开良娘相比,开良媳妇又多了一份官太太的架势。如果振国找的媳妇不出色也就罢了。可是那媳妇偏偏是“村里的四朵金花”之一,(振国不懂的丑妻近地家中宝的哲理)。而振国是个“个子挺矮,脑油还大”相貌平平的人,这样想来,翠柳从结婚时可能就没看上振国,又加上振国在外地上班不经常回家,还有振国母亲给翠柳气受,精明的翠柳很明白,只要傍上了公公这棵大树,一能报复婆婆,二能保全自己,还能为自己的娘家谋取更多的利益,(这在当时的振国是不能给予她的),于是,“扒灰”的事就很自然的发生了。
因为开良思想比较先进,加之社会对男人的宽容,所以这件事情没对开良造成多大的伤害,他照样的升官发财。可是这对当时的振国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几次三番的提出离婚,可是被开良一次次的压制住了,在当时,如果振国一意孤行,对开良的前途,对整个刘家都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开良宁可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为整个大家庭而承受无法承受的精神痛苦和心灵折磨。
振国痛苦的前半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翠柳一个人造成的,有振国未曾谋面的爷爷的错,振国奶奶、振国父母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的读后感2家,对于我们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是温馨的标志,是温暖的怀抱,他就像沙漠里的绿洲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这就是家的感觉。然而巴金笔下的家虽有着四世同堂的喜悦、人丁兴旺的热闹,却同样围绕着旧时封建礼教的控制,使家失去了他的原汁原味,失去了原有的温馨,就让我带你走进《家》的世界。
《家》描写的是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没落分化的过程。觉新、觉民、觉慧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奋斗:大哥觉新面对封建礼教选择了屈服和服从,担负着全家的重担,被兄弟责骂,在关键时刻也打破陈规帮助弟弟实现理想;觉慧、觉民、琴三个受到新思想影响的热血青年投身于革命,用自己的笔去教化他人,传播新思想。丫头鸣凤与三少爷觉慧相恋,苦于身份悬殊以及封建势力的压迫,被逼嫁于他人为妾,誓死不从,以死明志,可见其刚烈。许许多多高家大院里的人都在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从而走向了沉沦与灭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高家大院在新思想的袭击下,走向灭亡,性思想最终会战胜一切。
觉新就是手封建大家庭和旧时礼教毒害的典型例子。他也是有着一腔冲破旧礼教的热血,可却在旧礼教前沉沦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他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太深了,在强大的势力下他别无选择,他只有选择屈服。我为他而感到悲哀,更加同情他:就是因为他所谓的服从,他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害死了最爱他的妻子;就是因为他的服从,他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安排下度过的。这难道还不悲哀吗?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自由自在、民主的新时代,可以大胆的追求自己所想的,不需要为别人的安排而活,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希望。
相比觉新,我更加欣赏和佩服觉慧的个性和勇气。他大胆的与封建礼教抗争,勇敢追求心中所爱,接受新思想的洗涤,在封建社会的大舞台上,他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老鹰,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向蓝天,那气势仿佛要将封建礼教在这个社会上破除;那劲头有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他发表自己的看法,用笔描述出新的社会,抨击旧社会,用行动改变社会,逃离自己的家园,改变战场,用自己的文章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份勇气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也许我们并不处于他所在的那个社会,我们无法体验他所面临的困境,无法了解到他面临多方势力压迫时的勇气,但是同样我们的人生难免也
会面临许多的困境,但如今的幸福生活已让我们沉迷于平静的生活,缺少了面对灾难的勇气,从而失去了抗争的机会。就像这次“莫拉克”的来袭,打翻了我们原有的平静,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这时,我们就需有这份勇气: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努力重建家园的勇气、笑着站起来的勇气……它就是战胜一起的力量,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鸣凤还有许多的丫鬟也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失去他们美妙的人生。这样的家还温馨、美好吗?
《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让我感受到了那些热血青年的勇气,让我感慨、让我悲伤,同样也让我感动。我们的新生活就是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勇气与努力下造就的。
家还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幸福!
家的读后感3以前我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了品三国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发展由来,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而后来魏国一支独大统一中原的其中有多少可以为后世所称诵。
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 ……此处隐藏13222个字……悲惨事情的经历为主线的,这样更好的体现出了造成苔丝的悲剧的成因不仅是社会的因素,还有苔丝她自己本身的一种性格错误的原因。
不过,《德伯家的苔丝》还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小说,从中也了解到了许多很重要的东西。
家的读后感14刚拿到《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翻了翻序言,说自己会被这本书气死。孩孩爸说那就别看了。可是就因为这个序言,我决定把书看完,真正了解一下苔丝。
毫无疑问,苔丝是个好姑娘,聪明,善良,勤劳,坚韧。可就是因为这些美好和她不应该受到的待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读完气不打一处来。
苔丝的爸爸妈妈怎么会如此愚昧!家族早已没落,他俩却被没有多大意义的血统冲昏了头脑,总想着联宗认亲,让苔丝嫁个阔人,从此改变全家的生活。这俩人醉生梦死,毫无责任感,一个女孩子家毫无社会经验,在还不知道人性的险恶时他们就把苔丝逼着送进假冒的德伯家族,送进了狼窝,是他们亲手造成了苔丝的悲惨遭遇。
《德伯家的苔丝》所处的时代视贞操为女人纯洁与否的标志,这对苔丝极不公平,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几乎还是一个孩子,如何能够抵抗一个成年男子的侵害?
一般的姑娘都会忍着痛苦想办法嫁给伤害自己的男人,要不,根据教义,这样“不纯洁”的女人是不能出嫁的。可是苔丝,她勇敢地离开了亚雷德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这一点连亚雷德伯最后都真正是对她尊敬了起来。
苔丝安安静静地挤牛奶,只想躲起来,到一个没有人知道她身世的地方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然而,好姑娘,君子好逑,好小伙安玑克莱爱上了她。苔丝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发誓独自一生,可是安玑克莱热烈的追求终于让她打开了爱的闸门。她在道德的约束下,一而再地想要说清楚自己的过去,热恋中的安玑克莱却屡屡阻止,这一段让我读着尤其揪心,在我看来,两人真心相爱,真的需要把过去坦白,之后两人才能毫无罅隙地过下去。然而,作者偏偏不那么安排,苔丝当面无论如何不能直接开口说给他听,好不容易下决心写的信,竟然被门挤压到毯子下面,错过了最佳坦白时间。诚实、善良的苔丝在结婚当晚,鼓足最大的勇气说出了所有的事实。口口声声说爱她的安玑克莱沉默了,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在他眼里,自己爱上的苔丝不再是眼前这个姑娘,哈,这一段又把我气得不轻,苔丝再早一点勇敢地让他知道就好了,省得结婚又受冷遇,受到二次伤害!
当安玑克莱远走非洲,苔丝始终没有向克莱家提出过任何救助的请求,她像个男人一样干着体力活,累到快要趴下都没有再次依附又一次对她动了心思的亚雷德伯,明明可以和亚雷德伯结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心里只有安玑克莱,满满的都是对爱情的忠贞。
一年来从没有收到过安玑克莱只言片语,听到的却是他曾经想要带依茨秀特而不是她一同前往非洲的传闻,还有亚雷德伯总是嚷嚷克莱不会回来了,不会再要她了,苔丝在劳累和内心无望的状况下几乎崩溃。压倒苔丝心理支柱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父亲的离世,妈妈和弟弟妹妹们突然变得无家可归,家里的老大必须撑起整个家庭,亚雷德伯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苔丝和爱慕虚荣的苔丝妈妈面前,望着一群没有吃喝,没有家的亲人,再想想杳无音信的安玑克莱,苔丝终于妥协。看到这里,我失望并痛恨,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是如此阴差阳错。因为,克莱经过一年来的思考,终于明白一切不是苔丝的过错,他要回来,和她重修旧好。然而,一切已晚。
苔丝亲手杀了害她的亚雷德伯,可这也彻底害了她自己,年纪轻轻的苔丝不得不走上刑场。
好在,逃亡过程中有亲爱的安玑克莱陪伴,他俩终于过了几天没有隔阂,幸福真实的爱情生活。
苔丝死了,那么好的一个姑娘,真可惜。
家的读后感15周末读完了日本作家樱庭一树的《赤朽叶家的传说》。
自从开始生涯学习后,小说类的题材看得比较少了,但是故事性尤其是有趣的故事性小说一旦拿起来,还是会一口气读完。而这本书正好是周末闲看时获得惊喜阅读体验的一本书。
《赤朽叶家的传说》被评价为类似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故事以赤朽叶家第三代继承人赤叶瞳子的视角,用带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讲述了日本制铁商赤朽叶家族的三代变迁,尤其是三代女性的成长。从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经历工业化到现代化,大历史背景下家族和个人的兴衰起伏都在其中。
故事背后的历史
这本书吸引人的部分一方面在于家族故事的背景下,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现代日本的大致发展,尤其是大历史背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从50年代战后走出战争阴影,经济复苏工业化脚步加快,传统的手工制铁被拔地而起的高炉和工厂替代,社会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尤其是年轻一代欣欣向荣。到七八十年代泡沫时代,神话的终结,理想的崩溃,世界并未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集中爆发,信仰的缺失让年轻一代更加叛逆。到二十一世纪初,精神生活极大丰富,年轻一代对未来没有过高的期待但对现实也没有额外的失落,整个社会在经历了叛逆年代之后,开始回归理性。
这些巨大的历史变迁背后也分别对应了赤朽叶家祖母万叶、母亲毛球和女儿瞳子,从传统女性到叛逆漫画家到待业女青年,从每一个具象的生命故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时代对于身处其中的家族和个人的影响。
丰富的写作层次
另一个吸引人的部分,是写作方式的引人入胜。三个阶段分别是奇幻传说、叛逆青年以及侦探探索的方式,保持了整本小说不限于一成不变的故事纪实,奇幻的部分过多容易让人不真实,叛逆情节过多虽然刺激但会力度单薄,侦探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探索,引人入胜。
祖母万叶除了被赋予了“千里眼”的神奇能力外,也是非常循规蹈矩、对家族负责的传统日本女性母亲。
毛球美丽而叛逆,整个青春期都在飚摩托车、抢占地盘打群架中度过,并以自己的人生故事为脚本成为了传奇漫画家,在透支完自己的青春故事后也应时暴毙。毛球虽然看似一生从未长大,从未走出过青春期尤其是挚友蝶子对自己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对家族的责任也从来没有懈怠过,兄长去世后,自己作为长女继承人,无条件接受了家族的招赘。某种程度,还是非常惊讶于日本大家族继承人的这种责任精神。
新一代的瞳子,虽然早早觉得人生无趣,待业在家,但是对于家族故事的追溯并从中找到全篇所谓“诡计”的答案。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也逐步探索到对家族对自我的追问。
每个配角都生动
最后,除了三个主要的女主人公外,故事中还有很多看似配角,但在整体故事线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的角色,就不一一枚举。故事的最后,毫无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曾经去东京淘金的包最后回到红绿村嫁人生子,曾经年轻时霸凌祖母万叶的阿绿也在人生后半程选择到挚友家生活,曾经人生巅峰发掘天才漫画家的苏峰有最后寄居在赤朽叶家。这个时代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既不像传统时代的循规蹈矩,也不像工业时代的轰轰烈烈,当然也不像迷茫时代的离经叛道,而是默默地在发生变化。当瞳子明白自己的责任,了解家族的历史,最后也希冀于未来:“我衷心地期望,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也能像这个充满了谜团而又有趣的美丽世界一样,那么地吸引人。”
而这一切在当下的中国,似乎都能找到类似的共鸣。